2)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示恩爱,时日无多_重生之再许芳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堂主虽是妇人,但不可能整帮草寇都是女子,王妃是否失身谁能说得清楚,莫说宗室,便是换作一般大族,出了这等事,就算能平安归来,妇人也少不得被事后追究,不过都说楚王对王妃情深意重,这回为了追察王妃下落,楚王的作为也是有目共睹,但真就到了毫不在意王妃被掳的地步?甘愿承担天家的压力与世人诟病?

  这些豪门女眷自幼受家族庭训,深明越是权贵之族越是注重钱权,为了这两字,别说女儿发妻,便是子弟男丁一旦损及家族利益都会被毫不犹豫地牺牲,其实都不大信得过世间真有楚王这般的男子,为了情义二字,能置所有不顾。

  甚至有人暗中揣测,楚王重前那番作态,多少还是有些“沽名钓誉”,为的是博得世人“重情重义”的赞誉,也许并没想到王妃能平安归来,接下来王妃的下场与处境,才真能说明问题。

  有的心中暗自笃定,就算楚王顾忌人言,不至主动弃妇,也许王妃因为被掳已是惊惧兼加“身染重疾”,不过多久就会香消玉殒,更有可能在天家的逼压下,楚王最终妥协于“忠孝”不得不停妻另娶,当然,也有可能王妃自觉自愿恳请下堂,从此青灯古佛,只保性命。

  总之,权贵们尽管纷纷递帖拜贺,其实都不以为会得到楚王的立即回应。

  但楚王府却在次日就有宣告,深感诸贵对王妃归来的敬贺之谊,为了答谢诸贵,楚王与王妃定于十日后设宴,答请道贺诸家。

  与之同时,楚王还将在城郊白云寺设十日法会,行布施、放生、义诊等针对民众佛徒之善事,以谢皇天先祖庇佑王妃平安归来。

  此消息一经公布,再度让全城沸腾,勋贵们颇为诧异楚王非同一般的高调,平民百姓却都对布施、义诊的法会称颂不已。

  及到庆宴当日,楚王府门前自是车水马龙、宾客如云。

  楚州远离京都,民风相较锦阳而言更为开放,普通贵族往常设宴也没有讲究一定得男女分席,但大家普遍认为楚王到底是在京中长住,身份又不同一般,应当不会“入乡随俗”,而是照循京都庆宴惯例,便纷纷叮嘱女眷,切莫不知趣地追问王妃被掳经历,更不能表现出任何诋诟鄙夷的情态——楚王行事一贯简敛,这回如此张扬,可见传言不虚,楚王待王妃必定爱重。王妃今后是否会遭皇室问责不是大家关注的事,眼下一定要奉承讨好,不能开罪楚王。

  哪知宾客们一入王府,却并没男女分流,而是被司仪一并迎往宴厅,大家这才醒悟过来楚王是要携王妃同席宴客。

  那一日,与宴宾客亲眼目睹了楚王与王妃携手而出,并肩共坐上席,笑语妍妍地举盏答客。

  一个气宇轩昂,温文尔雅,虽威严不露但惊才逸绝实不容人小觑,一个端仪雅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m22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