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五百五十八章 时日无多,大变在即_重生之再许芳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三郎翻过这年坎儿,也已经二十一了,眼看着五郎都要做父亲,七郎也要娶亲,总不能再纵着他的性子胡闹,圣上究竟是个什么打算?以哀家看来,莫不如说和上元的六孙女儿,三郎总不会再给人难堪。”

  太后的小疾已经没有大礙,反而是天子咳嗽连连,好一歇才说道:“卫国公两个嫡女,一个是亲王妃,一个是未来的楚王妃,以我看来,姑姑必不愿再让孙女儿嫁入皇家,牵涉太过。”

  太后却也没有真让苏六娘成三皇子妃的念头,福王没有母族倚仗,苏家更非贪权之族,否则当初大长公主也不会让嫡长孙女儿嫁给毫无野心与倚仗的福王,她担心的是太子自从甄氏被废便一蹶不振,行事越发懒散荒唐,虽经皇帝斥训最近稍有收敛,相比三、四两个皇子的才干还是显得薄弱。

  不得不说,太后对亲生儿子甚是了解,隐隐察觉到天子有易储的念头,太子妃定了韦氏,看着是进一步拉拢韦家,不说这原本就是太子的已然助力,单就韦家的声威,从前靠着的是金榕中,这时靠着卫国公,本身影响有限。

  太后与皇帝的考虑有所不同,认为储君虽弱,但有“贤臣”辅佐——好比严家、苏家等,也足以维持江山稳定、政通人和。

  反而一旦废嫡长而立贤明,必引皇子之间手足阖墙,各方势力争夺不让,又是一场血雨腥风。

  圣上对苏家的厚眷一目显然,说句达到极盛也不为过——不说苏家的姻亲,仅看卫国公掌着京都禁军,苏轲供职户部,苏轹是内阁学士涉及机要政务,苏明高中探花必成新贵,世子苏荇也调去翰林院,常在驾旁起草诏书,文武俱占尽涉要职。

  圣上若顺水推舟答应了赐婚三皇子与苏六娘,足见圣心偏向的是三皇子。

  太后心头略松,又再说道:“秦相府的七丫头子若,哀家看她是个不凡的,原来以为能合三郎的意……”

  “且不论三郎自己的意愿,单说秦家的野心,决不会甘于家族只出个亲王妃,朕只要动了这念头,皇后就是第一个摁捺不住出面反对的人,母后,您究竟有何属意,还是与儿子明说吧。”天子眉心虽有疲累之色,神情却并不沉肃,带着笑意。

  太后便嗔了儿子一眼,叹息一声:“哀家看中两个闺秀,一个是卫侍郎的嫡次女,一个是孔家五丫头。”

  孔家就不说了,即使女儿成了三皇子妃,助的还是太子之势,至于卫家,虽是第一世家,家中唯有长子出仕,与姻亲楚王府的关系并不亲近,就算卫昭成了三皇子妃,也不足以成为三皇子的倚仗与太子争储,三皇子为了自保,只有尽心辅佐太子一个选择。

  眼下卫国公、楚王二府忠于皇权,再造成三皇子与太子当真荣辱与共,四皇子难成气候。

  太后依然还是行

  请收藏:https://m.dm22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